46歲的劉女士邊看電視邊泡腳時突然昏倒在地,被送往醫院急救。當時,劉女士心跳、血壓、脈搏都檢測不出,第二天凌晨離世。
為何泡個腳就猝死? 原來,劉女士頭部腦血管的動脈瘤突發破裂是禍首。腦動脈瘤在未破裂前少有征兆,很難發現,高血壓、腦動脈硬化、血管炎與動脈瘤的發生有關。 寒冷季節是腦血管疾病發病高峰期,劉女士發病時,正好遇到兩大誘因,一是天氣轉冷,二是深夜用熱水泡腳,令血管受到強烈刺激,一定程度上誘發疾病。 有些人并不適合熱水泡腳 糖尿病患者熱水泡腳易燙傷 專家指出,患糖尿病易出現神經病變,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外界溫度,而且這種神經病變非常隱蔽,患者自己往往不易覺察。出現神經病變后患者試不出水溫,極易被燙傷。而且水溫高,也易引發足部感染,加速糖尿病足病情惡化。 因此醫生建議,糖尿病患者洗腳時應先由家人試好水溫,再讓患者把腳放進水里,水溫以37℃為宜。 心腦血管病患者不適宜熱水泡腳 高水溫使神經受到刺激,毛細血管擴張。高溫加速了血液流量,短時間內增加了心臟、血管的負擔,有加重病情的危險,因此患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適宜用過熱的水泡腳。 習慣性凍腳不宜熱水泡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現習慣性凍腳,有人想用熱水暖暖腳,這樣不可取。腳被凍了,說明受到極冷風寒的侵襲,溫度低過身體正常耐受程度,皮膚、肌肉處于僵硬狀態。 此時如果突然用熱水燙腳,會使溫度從冷到驟熱,皮膚、肌肉經受不起巨大的溫差變化,從而加重了凍腳的病情,嚴重的甚至會使肌肉與骨剝離。 因此,腳受凍后應用手適度揉搓,使腳發熱,而不是簡單用熱水加溫。 最佳泡腳時間段是晚上9點 因為此時是腎經氣血比較衰弱的時辰,在此時泡腳,身體熱量增加后,體內血管會擴張,有利于活血,從而促進體內血液循環。 同時, 白天緊張了一天的神經,以及勞累了一天的腎臟,都可以通過泡腳在這個時候得到徹底放松和充分的調節,達到最好的養腎效果,而且人也會因此感到舒適。 身體健康的人泡腳、泡溫泉都沒問題,但特殊人群要注意,例如心臟病、心功能不全患者,低血壓、經常頭暈的人,都不宜用太熱的水泡腳或長時間泡溫泉。